#好宅老編看房趣 ~ 臺南歸仁高鐵佳順大順!
雙溪櫻花盃鐵人二項賽

ASUS NUC 14 Pro。

Intel 在去年宣佈將 NUC 迷你電腦產品線由自家品牌轉移到華碩旗下時,華碩就宣佈除了承接原有 NUC 系列產品的保固與後續維修外,也表示將持續未來的產品開發(請見:Intel NUC 產品線將由華碩續命,宣佈將合作持續未來新品開發並且支援現有產品線),而在今年年初的 CES 展中,華碩也展示了首款採用 Core Ultra 行動處理器、走遊戲導向的 ROG NUC 產品,並且在五月份投入臺灣市場,不過採用類似電競筆電的系統架構,對於桌上型主機遊戲玩家來說效能仍然略顯不足。


在 CES 展場中展示的 ROG NUC 主機。


ROG NUC 主機的主要規格。

而 NUC 的銷售主力:迷你主機部分,也是在今年年初發表了同樣搭載 Intel 14 代 Core Ultra 處理器的 NUC 14 Pro 與 NUC 14 Pro+ 兩款產品,並且在 Computex 展期中宣佈在臺上市,而陳拔也在 Computex 展前收到由華碩寄來的 NUC 14 Pro 測試機,來看一下這款由華碩續命的 x86 架構迷你小主機,是否依然具備足夠的魅力。

ASUS NUC 14 Pro 開箱與外觀

首先一樣來看一下 ASUS NUC 14 Pro 的開箱與外觀,這次華碩在 ASUS NUC 14 Pro 提供了兩種設計版本,一種是薄型、一種是直立式,主要的差異是在高度上的不同,直立式機型透過較高的機身,讓內部可以容納一顆 2.5 吋的 SATA 硬碟機,不過即便如此,直立式機型的機身高度也僅有 5.5 公分(整體機身尺寸為 117mm x 112mm x 54mm),仍然相當迷你。


華碩官網上的兩種 ASUS NUC 14 Pro 設計,陳拔這次收到的是右側的高度較高的直立式機種。另外華碩也推出了採用另一種銀色金屬機身設計的 NUC 14 Pro+ 產品,可以配置到最高階 Core Ultra 9 處理器(NUC 14 Pro 僅到 Core Ultra 7),提供給需要更高效能的使用者。


在 ASUS Computex 活動上拍攝到的 NUC 14 Pro+。


ASUS NUC 14 Pro+。


ASUS NUC 14 Pro 的盒裝正面,直接呈現機體正面的連接埠設計配置。


背面則是有 Intel Inside 的標誌。


盒裝底部則是有產品型號/序號等資訊,陳拔這是測試的機臺是搭載 Core Ultra 7 165H 處理器的 NUC14RVH版本,具備 vPro 企業管理功能,記憶體為 8GB x2 的 16GB 配置,儲存配置則是單條 PCIe Gen 4 512GB SSD,無線連接部分則是 WiFi 6E 搭配藍牙。

盒裝內容物部分提供了包括說明文件、2.5 吋硬碟機、VESA 壁掛架固定螺絲,電源線固定栓、變壓器與電源線、VESA 壁掛板、變壓器與電源線、VPro 貼紙等,但因為這次陳拔開箱的這臺 ASUS NUC 14 Pro 在盒裝內容物部分有缺少,所以就不貼上圖片了,不過下方陳拔則是補上了比較特別的配件部分介紹:


包裝內附的 VESA 壁掛板,可以將 NUC 14 Pro 掛在螢幕後方節省桌面空間,支援 VESA 壁掛孔規格為 75 x 75 mm(內側) 以及 100 x 100mm(外側),不過實際上仍要看螢幕後方支架的設計而定,像是陳拔手上的螢幕的 VESA 鎖孔都在支架底座內側,就無法使用這個壁掛架了。


電源供應器則是使用全漢 FSP 的製品,採用 19V 180W 的輸出規格。


ASUS NUC 14 Pro 的本體外觀,整體大小為 117mm x 112mm x 54mm,重量為 570g,真的相當小巧。

機身外殼材質部分採用塑料搭配霧面的設計,並且在側面具備了大面積的沖孔設計來提供散熱氣流進出。另外在外殼內部還有一層金屬材質機殼,提供另一層防護設計。

立即點擊




ASUS NUC 14 Pro 的正面連接埠配置,提供一組 USB 3.2 Gen 2x2 Type-C 20 Gbps 連接埠、兩組 USB 3.2 Gen2 Type A 10 Gbps 連接埠配置,另外電源開關也設計在此。


機身兩側側面的部分則是採用大面積的沖孔設計,不過只有面對機身的右側有開口,左側則是裝飾的設計(兩邊都開不好嗎?)。


左側沖孔就是單純的裝飾設計,並沒有散熱效果。


後方連接埠的配置,ASUS NUC 14 Pro 在這邊提供了兩組 HDMI 2.1 連接埠(僅支援 TMDS 18 Gbps 頻寬)、兩組 Thunderbolt 4 Type-C 連接埠、一組 2.5 GbE 有線網路連接埠、一組 USB 3.2 Gen 2 Type-A 10 Gbps 連接埠以及一組 USB 2.0 Type-A 連接埠。光是 HDMI 連接埠就提供兩組,加上另外兩組 Thunderbolt 4 Type-C 連接埠,ASUS NUC 14 Pro 最多可以支援 4 螢幕輸出的配置,對於一般辦公室多螢幕的需求來說算是足夠了。另外在連接埠的上方還有設計了散熱出風口,這邊主要是處理器散熱片的出風位置,會是主要的外部熱點區域。


ASUS NUC 14 Pro 的底部配置,這部分底板的材質改用金屬料件,提供壁掛時的支撐強度。可以看到在四個角落具備橡膠腳墊設計,中央上下的兩個螺絲孔則是 VESA 壁掛螺絲的安裝孔。另外在右上角可以看到一個相當特別的鎖定設計,讓 ASUS NUC 14 Pro 可以不用工具就能進行記憶體、SSD 與 2.5 吋硬碟機的安裝與擴充。


鎖定機制的特寫,將中央的一字螺栓轉至垂直的釋放位置後,就可以扳動上方的撥桿開啟底板。


底板開啟後的狀態。

ASUS NUC 14 Pro 內部配置

接著來看 ASUS NUC 14 Pro 的內部配置,這次華碩這三款 NUC 14 系列的內部結構可說幾乎相同,就只差在是否有 2.5 吋硬碟機的安裝空間而已。


在 Computex 華碩展場上拍到的 NUC 14 Pro+ 機身打開的狀態,基本上內部結構跟 NUC 14 Pro 是一樣的。


將底板卸下獨立拍攝的樣子,可以看到上面有 2.5 吋硬碟的安裝指示標誌,另外在硬碟架頂端與 M.2 SSD 的接觸面有導熱膠的配置,可以將 SSD 模組的熱度導至金屬底板上幫助散熱。


M.2 SSD 導熱膠的安裝近拍,可以看到下方還用銅質金屬片設計幫助散熱。


SATA 傳輸介面與電源介面則是位在硬碟安裝槽的底部,直接將硬碟插入推到底即可,兩旁也有固定卡榫的設計,基本上也可以不鎖螺絲來安裝。


安裝一顆 2.5 吋 SATA SSD 的情形,基本上長度是算得剛剛好的。


厚度部分可以支援較厚的 2.5 吋機械硬碟不是問題,不過這年頭 2.5 吋 SATA 機械硬碟也不太好找了,都是 SSD 了。


接著來看主機板的擴充部分,ASUS NUC 14 Pro 在這一面提供了 M.2 SSD 以及 SO-DIMM DDR5 記憶體的安裝槽位,各提供兩組的安裝空間。


M.2 SSD 部分提供了兩組 M.2 插槽,均為 PCIe Gen 4x4 規格,上方支援安裝的長度為 2280,下方則是 2242 規格,測試機出廠時搭載了一組 2280 長度的 SSD 安裝在上方插槽,使用者若要擴充的話,就得要找 2242 長度規格的 SSD 產品了,在選擇性上就會少一點。


延續著免工具拆裝的設計,ASUS NUC 14 Pro 在 M.2 SSD 安裝固定的部分也採用插銷式的設計,將 SSD 模組插入後,將插銷插入鎖孔就可固定完成。


測試機搭載的 SSD 款式為三星的 PM9A1a,算是 980 Pro 的裝機出貨版本,ASUS NUC 14 Pro 出貨搭配的是 512 GB 的版本,不過在目前 SSD 價格滑落的狀態下,沒有搭載 1TB 的 SSD 感覺就有點不太好用。


在 Crystal Diskinfo 中顯示的 SSD 資訊。


快速用 Crystal DiskMark 對 SSD 進行效能測試,循序讀取為 6712.91 MB/s,循序寫入為 4777.22 MB/s,跟 980 Pro 官方的 7000 MB/s 讀取 5000 MB/s 寫入效能沒有相差太多。


SO-DIMM DDR5 記憶體模組的安裝位置在下方,ASUS NUC 14 Pro 提供了兩組記憶體插槽配置,支援雙通道設計讓記憶體模組的效能可以完全發揮。


測試機出廠搭載的是 SK hynix 供貨給系統廠商裝機出貨的產品,規格是 DDR5-5600 CL46 的設定,容量配置為 8 GB x2。


在 CPU-Z 記憶體 SPD 中顯示的設定數據。


用 AIDA64 測試一下記憶體效能,讀取部分為 74335 MB/s、 寫入為 64634 MB/s、拷貝為 62405 MB/s,延遲部分的效能為 124.1 ns,畢竟是 SO-DIMM 規格,在效能表現上比起同樣 DDR5-5600 規格的標準 DIMM 插槽產品來說效能較差,延遲部分也稍微高了一點。


另外在第一組 M.2 SSD 模組的安裝位置下方,則是 Intel AX211 無線網卡的 CRF 模組,畢竟在 Meteor Lake 裡面已經將 WiFi 6E 以及藍牙整合到 SoC Tile 裏面,所以在外部僅需要一個將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無線訊號的 CRF 模組,更節省了 PCB 版的佔用空間,但相對的日後也少了日後升級的彈性。


而開啟另一面的上蓋部分,可以看到延伸到上蓋兩側的兩組無線天線,中央金屬蓋版的下方就是主機板的另一側,蓋板上的圓型孔洞下方則是處理器的散熱風扇,不過老實說這些孔洞基本上對散熱沒有太大的幫助,畢竟都被上蓋給擋住了。


將機板卸下後的情形,可以看到採用鼓風扇設計的散熱器,以這次 ASUS NUC 14 Pro 使用的 Core Ultra 7 165H 處理器來說,雖然基礎功耗定在 28W,但是在渦輪加速狀態下可達 115W,陳拔在效能測試時的實際測量值最高則是在 75W 左右,以這樣的散熱設計來說仍然是相當大的負擔。


另外這個散熱設計也有一點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與處理器接觸的銅質散熱片直接連接到接近出風口位置的散熱鰭片,將熱量直接導到出風口的位置,讓散熱風扇的風流能夠直接將熱量帶走。但畢竟這個風扇的尺寸並不大,加上上方風扇的主要進風路線又被上蓋擋住,所以整體的散熱效率並不算太好,在陳拔測試的過程中,處理器只要啟動 P Core 進行較重的負載工作,整體處理器的溫度就會很快地向上飆升,對於像是 NUC 14 Pro 這樣的小型主機,在散熱的部分沒有解決好,對機體內元件的壽命也會有影響。

ASUS NUC 14 Pro 效能測試

接著就進入效能測試的環節,首先先來看一下這臺 ASUS NUC 14 Pro 的測試機規格,採用的是 Meteor Lake 架構的 Core Ultra 7 165H 處理器,搭配 16GB 的記憶體以及 512GB 的 SSD 作為儲存空間,以一般辦公室文書處理來說,這樣的配置應該是足夠的,不過陳拔覺得 SSD 可以採用 1TB 的配置會更理想一點(畢竟現在 PCIe Gen 4 的價格也不貴),以下是這臺 ASUS NUC 14 Pro 測試機的主要規格:

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65H(支援 VPro)
記憶體:Sk Hynix DDR5 5600MHz CL46 8GB x2
SSD: Samsung PM9A1 PCIe Gen 4 SSD 512GB
有線網路:2.5GbE x1
無線網路:Wi-Fi 6E + 藍牙 5.3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首先先來用 CPU-Z 來看一下處理器與主機板的相關配置:

處理器
主機板
記憶體
記憶體 SPD
顯示晶片

在處理器部分採用 6 個 P-Core 效能核心+ 8 個 E-Core 效率核心以及 2 個 LP-E-Core 低功耗 E-Core 的配置,老實說把輕薄筆記型電腦用,具備 LP E-Core 的 Meteor Lake 處理器用在桌上型電腦使用的 NUC 上真的有點奇怪,因為不需要透過 LP E-Core 的配置來延長電池續航力,頂多就是在散熱設計上可以稍微省事一點。不過畢竟過去的 NUC 系列也都採用筆記型電腦的處理器配置,只能說在這一代 NUC 小主機上,Meteor Lake 處理器的設計特色反而變成無用武之地。

ASUS NUC 14 Pro 處理器效能測試


接著裡用 CPU-Z 的效能測試部分來測試 ASUS NUC 14 Pro 的處理器效能。ASUS NUC 14 Pro 在這部分的表現為:單執行緒分數為 726,多執行緒分數為 7988.7,在測試過程中 P-Core 效能核心的時脈最高可來到 4.38 GHz,E-Core 效率核心的部分則是 2.0 GHz 左右,不過 LP E-Core 的時脈跟待機時相比幾乎沒有變動。(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 CineBench 2024 的處理器測試中,以 10 分鐘的效能設定測試下,ASUS NUC 14 Pro 在這部分的表現為:單執行緒分數為 105,多執行緒分數為 887,在測試過程中 P-Core 效能核心的時脈最高為 5.59 GHz,E-Core 效率核心的部分則是 3.8 GHz 左右,LP E-Core 則是 2.5 GHz ,基本上來到 Intel Core Ultra 7 165H 處理器的最高規格。(點擊可看大圖)


在 3DMark CPU Profile 的測試項目部分,ASUS NUC 14 Pro 的單執行緒成績為 1019,全執行緒成績為 7566,最高功耗為 64.29W。在處理器效能的部分,基本上採用同樣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差不多。

ASUS NUC 14 Pro 顯示效能測試

接著來看顯示效能的部分,利用 3DMark 的相關測試項目進行測試:


在針對內建顯示晶片進行測試的 NightRaid 測試項目部分,ASUS NUC 14 Pro 獲得了 25623 分的成績,處理器部分的分數為 14054、GPU 部分則是 29978,以 Core Ultra 整合顯示晶片來說,這個表現算是相當不錯,不過在測試過程中,處理器的最高溫度一樣來到了 105℃,功耗則是 62.91W。(點擊可看大圖),另外在遊戲對照部分,NightRaid 測試項目中的遊戲參照表現,在《Apex Legends》中 1080p 解析度 Ultra 設定下可獲得 105 fps 以上的表現,而《Fortnite》中 1080p 解析度 Ultra 設定下可獲得 180 fps 以上的表現,用來在 1080p 解析度玩一些輕度遊戲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陳拔也測試了 DX11/DX12 API 的 Fire Strike 以及 Time Spy 測試項目,均採用 1440p 解析度的測試項目,不過畢竟沒有搭載獨立顯示卡,成績就不是很理想,以下是測試結果:

3DMark Time Spy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在針對 DirectX 12 API、1440p 解析度的 Time Spy 測試項目中,ASUS NUC 14 Pro 獲得了 3533 分的成績,在遊戲預測表現部分,在 1440p 解析度/Ultra 設定下《戰地風雲 5》可以獲得 35 fps 以上的執行效果。而針對 DirectX 11 API、1440p 解析度的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項目,ASUS NUC 14 Pro 獲得了 3542 分的成績,在遊戲預測表現部分,在 1440p 解析度/Ultra 設定下《戰地風雲 5》可以獲得 30 fps 以上的執行效果。

ASUS NUC 14 Pro 工作效能測試

接著來看 NUC 小主機的主要運作環境:辦公室場域的工作效能表現,這部分利用 PCMark 10 以及 UL Procyon 的相關測試項目進行測試,首先來看 PCMark 10 的測試效能表現:

PCMark10
PCMark10 Extended
PCMark10 Application

在標準的 PCMark 10 測試中,ASUS NUC 14 Pro 獲得的總分為 6854 分,基礎分數為 10720、生產力為 8525、數位內容創作則是 9563。而在加入了遊戲效能測試的 PCMark 10 Extended 測試部分,ASUS NUC 14 Pro 獲得的總分為 6844 分,基礎分數為 10968、生產力為 10354、數位內容創作則是 9552,遊戲部分的分數為 5466。而針對微軟 Office 相關應用的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部分,ASUS NUC 14 Pro 獲得的總分為 15390 分,Word 分數為 7445、Excel 分數為 24618、PowerPoint 分數為 13484、Edge 瀏覽器分數為 13806。(點擊可看大圖)


至於在 UL Procyon 中同樣針對微軟 Office 的辦公室生產力效能測試項目,ASUS NUC 14 Pro 在這部分獲得的成績為 5719 分。(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網頁應用效能的表現部分,以 WebXPRT4 進行效能測試的結果為 310 分(點擊可看大圖)。整體來說 ASUS NUC 14 Pro 在辦公室處理效能部分跟桌上型 i5 非 K 版處理器的效能表現差不多。

ASUS NUC 14 Pro 內容創作效能測試

接著來看相片以及影片編輯的效能表現,這部分雖然並不是 ASUS NUC 14 Pro 的主要守備範圍,不過還是來看一下在這部分的表現,測試使用 UL Procyon 的相片與影片編輯效能測試項目進行測試,結果如下:

UL Procyon 相片編輯效能
UL Procyon 影片編輯效能

在使用 Adobe PhotoShop 以及 Lightroom Classic 進行測試的相片編輯效能部分,ASUS NUC 14 Pro 獲得了 4599 分的成績,在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的影片編輯效能測試部分,則是獲得了 3411 分的成績,在這部分的表現比起桌上型的 Core i5 非 K 版處理器要弱一點。(點擊可看大圖)

ASUS NUC 14 Pro AI 應用效能測試

而隨著 AI PC 概念的逐漸推動,在 AI 部分的效能表現也逐漸為人所看重,這次 ASUS NUC 14 Pro 搭載了具備 NPU 的 Core Ultra 處理器,具備了總和 34 TOPS(NPU 部分 11.5 TOPS)的 AI 算力,這也是這一次 ASUS NUC 主機選擇繼續採用 Meteor Lake 處理器的主要原因之一,陳拔也針對這個部分,利用 UL Procyon 的相關 AI 效能測試項目進行測試。

首先來看 Windows ML 應用的效能測試部分,這也是 ASUS NUC 14 Pro 主要會運用到的,包括像是視訊會議效果增強、AI 消除雜音等等,以下是 ASUS NUC 14 Pro 的測試結果:

Windows ML CPU float32
Windows ML CPU float16
Windows ML CPU Integer

ASUS NUC 14 Pro 在 CPU 部分得到的分數為 Float32 精度:104 分Float16 精度:36 分整數精度:133 分。(點擊可看大圖)

Windows ML GPU float32
Windows ML GPU float16
Windows ML GPU Integer

在 GPU 的 AI 運算部分,ASUS NUC 14 Pro 得到的分數為 Float32 精度:137 分Float16 精度:185 分整數精度:77 分。(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在 NPU 部分,則是透過 Intel 自家的 OpenVINO 應用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OpenVINO NPU float16
OpenVINO NPU integer
ASUS NUC 14 Pro 得到的分數為 Float16 精度:276 分整數精度:511 分。(點擊可看大圖),畢竟是時脈比較高的 165H 處理器,基本上表現就屬於 Meteor Lake 的前段班,要用來作為像是視訊會議效果增強、即時翻譯或是聲音降躁是沒有問題的,但若是要用來做 AI 生圖這類算力跟記憶體需求較高的工作,畢竟沒有獨立顯示晶片與顯示記憶體配置,就會花上相當多的時間。其實陳拔也利用 UL Procyon 內的 Stable Diffusion 1.5/XL 測試項目進行 AI 圖片產生效能的測試,不過一直跑不出測試結果。

ASUS NUC 14 Pro 散熱設計表現

從前面的內部結構可以看到,ASUS NUC 14 Pro 的散熱設計基本上就靠處理器上方那顆鼓風扇搭配後方的散熱鰭片來進行散熱,至於效果如何?陳拔透過 CineBench 2024 的 30 分鐘多核心穩定性測試,搭配 FLIR 紅外線儀進行測試,首先來看待機時的溫度表現:

內部溫度
機體上方
機體正面
機體右側
機體左側
機體後方

待機時內部的溫度大約在 50℃ 以內,機體外部部分除了後方排風處的溫度比較高來到 45℃ 外,其他部分都維持在 38℃ 以內。(點擊可看大圖)

不過在進入壓力測試之後,讓處理器以全核負載時,就會出現溫度急速上升的狀況,這時所記錄到的數值如下:

CineBench 2024 壓力測試
機身上方
機身左側
機身右側
機身後方
機身底部
處理器溫度可以來到 100℃ 左右的高溫,後方排風部分則是有 74℃,機體表面溫度大約在 55℃ 左右。(點擊可看大圖)

陳拔也嘗試了移除機體上蓋,讓風扇獲得更大的進風量,看看會不會有比較好的散熱效果,所得到的測試結果如下:

CineBench 2024 壓力測試 無上蓋
機體上方
機體後方

雖然處理器溫度仍然維持在 100℃ 以上,但是在後方排風處的溫度有約 5℃ 的下降,對於散熱效率來說有一定的幫助。

ASUS NUC 14 Pro 試用測試結語


ASUS NUC 14 Pro。

就測試結果來看,ASUS NUC 14 Pro 的主機性能大約跟桌上型處理器的 Core i5 非 K 版本差不多,適合一般工作/上網或是家庭使用,遊戲部分畢竟沒有獨立顯示卡的配置,所以用來玩輕度遊戲還可以,高階 3A 大作就不要想了。至於為何要用筆記型電腦處理器而非桌上型的 Core i5 處理器,除了散熱考量外,整合了大多數外部 IO 控制設計的 Core Ultra 處理器,可以節省更多外部元件占用的 PCB 板面積也是主要因素,像是無線網路、藍牙等等,都能夠透過 Core Ultra 處理器來進行管理,不僅整體 PCB 的線路 Layout 好解決,在散熱部分也僅要針對處理器以及 SSD 來設計就好,不過即便如此,ASUS NUC 14 Pro 的散熱風扇依然工作的相當辛苦,華碩在這部份的設計可以再加強一點(散熱風扇表示可以不要勉強我嗎...)

至於就整機體驗來說,ASUS NUC 14 Pro 基本上維持了過去 Intel 時代的設計,在周邊連接配置上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擴充性能,光是兩組 HDMI 介面以及兩組 Thunderbolt 4 介面,就能滿足大多數使用者的需求(還可以外接顯示卡來玩遊戲),而記憶體與 SSD 的擴充性能上也更是比筆記型電腦好上不少,加上可以小巧壁掛的機體設計,對於沒有遊戲或是內容創作需求,但是又需要一定效能桌上型主機的使用者,ASUS NUC 14 Pro 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